与黑木耳同科,是一种野生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的菌类植物。石耳表面呈黑色,有细刺,背部长着一层青苔似的淡绿膜,正中有蒂,形状扁平如人耳,寄生于岩石面上生长,所以称之为“石耳”。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长成。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石耳性甘平无毒,能明日益精”;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牛称石耳“久食色美,益精悦神”。民间常用石耳治喉痛,疗效显著。《本草纲目拾遗》又日:“作羹饷食,最为珍品。”用古耳煨肉或炖鸡,鲜美可口,素为食客称赞。石耳营养价值极高,内含肝糖、胶质、铁、磷、钙及多种维生素,是一种高蛋白滋阴润肺的补品。石耳其性情热解毒,可治吐血红崩,热结小便痛,白浊,白带,痢疾、毒蛇咬伤、火烫、牙痛、便秘等征,亦有降血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