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趣谈三清三清山道教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红色文化名人名言神话传说三清山游记三清山生物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三清山文化>> 三清山游记

三清三奇

不知是哪位高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不过,我是从来不信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地球上也决无两座相同的山。

  世人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里书”。哲人说:“仁者爱山”。看山者只看五岳,甚至只游黄山,何“仁”之有?

  其实,每座山都是一部读不完的书。从三清山归来,感触愈深,不知从何谈起。简单点,就从传奇开始。

  三清山第一奇,是原始质朴的自然景观。三清山位于江西上饶东北方,地处赣浙闽皖4省交界。经过14亿年几乎连续的地质演化史,成为世界罕见的最重要地质事件的活见证。核心景区的花岗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相互依衬。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这里留下一批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珍稀濒危物种,如华东黄杉、南方铁杉、鹅掌楸、白豆杉、红豆杉、黄腹角雉、黑麂等,堪称第四纪冰期东亚重要生物避难所、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动植物保存完好的博物馆。正如美国国家公园基金会主席保罗考察后惊叹:“三清山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精品之一,是全人类的瑰宝!”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实至名归!

  作为国家4A级景区,三清山的奇峰怪石、古树名花、流泉飞瀑、云海雾涛组成的立体画卷,尽显“南绝、北秀、东险、西奇”的特色。面对刀劈斧削般的千峰万壑,身边云雾缭绕,脚下万丈深渊,不禁颤从胆边生。真乃道家圣地,“成仙”果然容易!又想起鲁迅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这里人再多也休想趟出路来。于是,在进山必经之地西海岸景区,悬空架起一条中国最长最高的空中栈道,长4公里,高1600米!在山涧中辗转盘桓,一步一景。游客之声相闻,咫尺不见真容。素不相识者隔山喊话,成了一乐。山谷中回音袅绕,宛如天音:“喂!你是谁?”“我是司春女神!”“我是太上老君!”“我是出山巨蟒!”“我是探海神龟!”地壳裂隙塑出千姿万态、生动逼真的造型,有名字的达225处,其余不知多少来不及起名的景点,给后人留下遐思奇想的无尽空间。

  三清山第二奇,是鲜为人知的人文景观。三清山原名少华山,又名桠山,以玉清、上清、太清道家三祖隐喻玉京、玉华、玉虚3座主峰。古属淮海扬州,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自东汉葛玄等人开山结庐炼丹,渐成历代道家修炼圣地。唐僖宗时信州太守王监奉旨抚民,卸任后携家归隐于此;到宋代,其十世孙王霖在山顶建三清宫。这里经历了道家由丹鼎派、符箓派到全真派的演变;由耗资费力的炼丹服药、虚无灵异的画符问签,到内炼“精气神”的性命双修,展示了中国道教发展的真实历程。天门牌坊楹联“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绝非妄诩。

  宫观建筑最能彰显中国道教文化的两大流派。一为北京白云观,按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展开的传统布局,璃琉彩绘,充满皇家色彩,威不可犯。一为江西三清山,按五行八卦方位确定主建筑位置,再依八卦放射状布局,体现人体小宇宙相对于自然大宇宙同步协调发展,妙不可言。尤为可贵的是,石构建筑全部就地取材,本色本味。乍看其貌不扬,但古朴奇拙,愈显自然天成的道家文化精髓。

  从象征入道玄关的风门,至海拔1816.9米的玉京主峰,留下石雕圣像30多处,300多个人物,摩岩题刻80余处,历代名人王安石、朱熹、苏东坡等均留有足迹。全山上下,道、释、儒兼容并存,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融和相处的中华和谐文化。从明代弘治年建的步云桥开始,一路上腾云驾雾,经唐宗遗风的西华台、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几十处景点,一口气跨越551级台阶,名称多出自老庄哲学精典,品位高出五岳、黄、庐。

  三清山第三奇,是扑朔迷离的历史疑案。明代建文帝失踪之谜至今在中国史学界尚无定论,反而演绎出不少传说。然而,这次踏访三清山,蛛丝马迹可寻,偶有所得,姑妄言之。

  其一,1983年文物普查,玉山县东南30里处发现一块清道光四年《重建三学禅院碑记》,调查人员、现任玉山县博物馆馆长余新华回忆,碑文中有建文帝逃出南京后曾到三学禅院避难记载,因字迹模糊,未印拓片。三学禅院距三清宫约35公里。三清宫首建于宋,扩建于明景泰七年期间,开山祖师王祐聘全真道人詹碧云主持观务,参与设计。大殿后柱上留一副楹联:

  一统大明祝皇祚于百世千世万世

  三天无极存道气于玉清上清太清

  蹊跷的是詹碧云去世后建墓占地185平方米,高差13.25米;而他的雇主王祐墓占地仅67平方米,高差8.3米,陵墓规制也极悬殊,有点反仆为主。

  其二,据玉山县博物馆副馆长张国清回忆,清代玉山县最后一个“云”字戏班社王寿山夫人谭佩兰转述,当年南京被围,建文帝由道士接上,出北门逆江而上湖口,折向鄱阳湖,入怀玉山区。后来古戏班每逢演出,必由丑角先开笔上脸,其他演员才能化妆。因建文帝曾在此化妆掩盖真容,至此戏班世代承袭这一传统。

  其三,赣戏弋阳腔的源头是玉山班,玉山班前期就是道士班,道士教仪游行歌词有“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预言过建文帝“逐燕”,而被燕王朱棣赶下台,传为神算。

  综上所述,我的“研究成果”如下:在朱棣打着“靖难”旗号围追堵截中,21岁的建文帝溯江北上,一头钻进佛道兴盛、交通闭塞的三清山,实为上策。此后情急中投赣剧玉山班,选中化妆效果最佳的丑角,暂避风头,后转禅院出家隐居。50多年后的景泰年间,重修三清宫的开山祖师王祐,聘来这位“生卒年不详,生平无考”的全真道人詹碧云,将“皇祚”与“道气”风马牛不相及地捏在一起,留下规格远高于雇主的陵墓,非建文帝朱允炆莫属。

  再从后往前看,詹碧云3字所含信息更耐人寻味:“云”字讲过去,正是建文帝朱允炆一开始躲进日后改名的“云”字班。“允”、“云”同音;“云”从龙,不言自明。“碧”字讲现在,分明是昔日之“皇”,如今“王”头上的“白”冠旁落,只好坐在三清山大“石”头上修炼去也。“詹”是讲将来,一是登高远瞻自慰自励之意;二是去“目”旁,直指当今皇上朱瞻基这个不长“眼(目)”的小兔崽子,永远别发现我。朱瞻基正是逼宫夺位的朱棣之孙宣德皇帝。此时的“真人”朱允炆已年逾七旬。据《明实录》载,晚年的永乐帝,等了20年终于等来他专门派往江浙查访建文帝下落的胡濙密报,当夜君臣二人深谈到“漏下四鼓出”,“至是疑始释”,内容始终没有透露。往事不堪回首,事已至此,各人好自为之吧。


 

热线电话:0793-8118873 18079312866
三清山旅游信息查询公益平台,图文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